丽江林业生态扶贫项目:“摩驮骡拉”搞运输 每月种树133万株
时间:2021-08-25 09:12 浏览量:2820 次
字体
   山岭上又有驼铃声声响起,一株株树苗从山脚运往大山深处……这是丽江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真实写照。“摩驮骡拉”式的运输不仅助推项目建设,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   由第一水利水电公司承建的丽江市林业生态扶贫(一期)PPP项目覆盖丽江市古城区、玉龙县、永胜县、华坪县、宁蒗县等地,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国家储备林工程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工程、生态修复工程,以及灌溉设施、种苗基地等基础设施。

   自2020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,第一水利水电公司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各项工作,冒着风雨不断种植树苗,坚守的身影遍布丽江四县一区,扎根深山做着守护者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完成4.5万亩苗木的种植任务。
雨季种树正当时
   每年的7、8月份是一年之中降雨量集中且最大之时,这段时间内温度高、湿度大,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。雨季到来之前,林业生态项目就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,除了对去年种植的树苗进行养护,同时筹备前期工作,项目经理部组织人员提前挖好坑塘,等待七月的第一声惊雷响起,而后全面掀起种植热潮。

   “因为地质影响,导致坑塘开挖难度大,一个人一天只能挖一个坑塘。”执行项目总工卢向鹏说道,对于机械无法抵达的地段,只能全人工开挖种植,突出的喀斯特地貌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与此同时,要在雨季前完成种植规模的策划,分配不同地块的种植任务,提前订购苗木,选择树种等多项工作,保证夏季的第一场大雨落下时,树苗能够如期开始种植。

   “我们今年投入各类施工人员2600余人,大型机械设备40余台套。”据项目负责人宋禄根介绍,为了保证种植计划按时推进,圆满完成今年的种植任务,项目经理部招聘大量当地工人参加林业生态项目建设,施工高峰期时40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,2600多人在山上来回忙碌,场面极度热闹。

   项目建设初期,不同地块的海拔不同,导致种植苗木也不相同,种植养护的工艺也不相同,没有施工经验可以借鉴,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。经过多番探索,项目经理部摸索出了“一山一策”的管理办法,从1400米到3600米的海拔,从冷到热的地理位置,针对不同的地块,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树苗种植、养护。在建设过程中,项目经理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施工经验,从树苗选种到工程计量计价,一点点地完善,给后续林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
   林业生态项目涉及丽江市四县一区,地块分散,路途遥远,从挖塘开始,所有施工人员便扎根在丽江的大山里,埋头山间开启将近三个月的种树旅程,他们的身影在高山之上忙碌,为项目建设默默付出。
“摩驮骡拉”式运输
   走在上山的小道上,不时有摩托车和骡子走过,驮着成捆的树苗往山上驶去,同时还能看到背着树苗的民工沿着山道不断前行,树苗在他们的背篓里来回摇晃。

   运输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,大坪坝、杵峰村、七别古、犁地坪等地块,进山出山只能靠脚走,来回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,许多道路无法满足运输需求,树苗要通过多次倒运才能送到种植现场。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项目经理部动员当地农民工用上自家的牲畜、摩托、背篓等参与运输工作。人背、骡驮、摩托车拉等五花八门的运输方式就此诞生,古城区林业生态负责人奚桂喜幽默地将此运输方式称为“摩驮骡拉”。

   在石头乡的亚其罗和扫里句地块,项目经理部每天投入200余人、40余匹骡子、20余辆摩托车运苗,满足种植需求。“一匹骡子一次可以驮运6株大树苗,因为距离远,一天最多只能来回两趟,摩托车一天可以运输三四趟。”玉龙县林业生态负责人杨涛介绍,除了树苗,客土、水、肥料等也都要运到种植现场。

   有时运输途中遇到大雨,三轮摩托车陷在淤泥里,只能通过众人合力将三轮摩托车推上山,在狭窄的山道上,大家在风雨之中齐心协力保证项目进程。树苗运送到现场后,便按照挖好的坑塘开始种植、培土、浇定根水……种植过程中,为了节省人力,项目经理部在山顶采用防水布建设临时蓄水池,通过管线自流对树木进行浇灌。
   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“摩驮骡拉”式运输的诞生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建设,完成了树苗、客土、水、肥料等一系列的运输工作。在丽江的深山里,靠着人背马驮的方式将一株株树苗运送到施工现场,林业生态项目逐渐推进。
巩固脱贫攻坚成效
   林业生态项目的初衷是扶贫,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,同时给当地百姓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。今年开工建设以来,参建的2600余人全是当地农民工,项目的建设真正做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。

   “现在干着种树的活计,家乡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恢复,同时我们的口袋也鼓了,不用背井离乡的去打工,大家伙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。”当地工人赵云峰介绍,自从参与种树,每天可以拿到150元到300元的工资,一家五口人每年七、八月份都来种树,能够收入四五万元,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。
   当地村庄也同步搭建苗圃进行育苗工作,给林业生态项目提供部分树苗,树木种植完成后,项目经理部聘用当地人员负责树木的浇水、除虫等工作,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
   林业生态项目除了种植国家储备林外,还有油橄榄、芒果、花椒等经济林,同时发展林下经济,树木长大以后,在林下种植药材,聘用当地村民管理养护、采摘收割,从多个方面给当地经济带去了发展。
   随着一株株树苗的种下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理念在林业生态项目中越发的凸显,项目通过各种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,为丽江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   在所有参建人员的努力下,今年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完成种植面积1.5万亩,完成树苗种植 133万株。“目前我们正在抢抓雨季施工黄金期,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今年的种植任务。”第一片区总包部常务副经理马云坤信心满满地说道。
【记者:叶辉 马文勤    责任编辑:撒叶影】

记者:
摄影:
责任编辑:
微信扫一扫看文章